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一所主任规划师伍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一所规划师郝辰杰在《规划师》2017年第9期撰文,以往的城市设计根据编制内容与空间层次的差异,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层面的结构型总体城市设计、控规层面的概念型城市设计和修规层面的实施型城市设计三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为了更加彰显地域特色,有效指导实施,提出了景观风貌规划或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这一新的规划类型。这一规划属于总体城市设计的范畴,但其关注的焦点、编制的内容及成果的形式与总体城市设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手法。基于此,文章在总结若干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景观风貌规划;实施导向;成果体系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10-0089-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伍敏,郝辰杰.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J].规划师,2017(10):89-94.
一
景观风貌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的差异
景观风貌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兴起均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两种规划的提法分别回应了两类问题:景观风貌规划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重点对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生活进行保护;而总体城市设计的引入,是建立在对总体规划理性技术框架的反思之上的,是对包括总体规划在内的法定规划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其围绕人的感知,研究城市空间的需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形态和组织方式。
由于景观风貌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在我国均不属于法定规划,学界对两类规划的研究认知及规划实践一直没有统一的范畴。虽然两类规划的关注点有很大的相似性与重叠性,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同,规划实践的落脚点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总体来看,两类规划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1)。
(一)目标性差异
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是着眼全局,而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则是突出特色。目前对于总体城市设计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指在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深入提炼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对城市形态和总体空间布局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业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总体城市设计应该对应总体规划的编制阶段和范围,一方面补充总体规划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的内容和深度,另一方面作为全局层面的框架和接口,协调各局部层面的城市设计。可见,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目标紧扣空间形态,是在全局层面明确城市空间形态的纲领性文件。
与之相对应的,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目标更加强调城市特色的彰显。张继刚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风貌探》中提出“城市风貌,简单地讲就是城市抽象的、形而上的风格和具象的、形而下的面貌”;李德华提出“城市风貌规划的侧重点应该是对于城市内在精神文化资源和城市物质空间的整合。”可以说,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虽然也包含全局性的思考,但是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特色,特别是在“千城一面”和城市特色湮灭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的当下,这一点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这使得景观风貌规划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类型再次成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的引领性技术文件。
(二)思路性差异
总体城市设计强调系统性思路,而景观风貌规划具有技术灵活性。总体城市设计直接对应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较长时间内城市在空间控制方面的总纲领,较为强调成果覆盖面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既包括山水格局、生态环境、区域与城市交通、土地经济等较为全面的要素系统,又追求分级、分层控制与引导。例如,《苏州总体城市设计》针对苏州市现状已经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立足于系统角度,采用“把脉”的方式,提出了十大系统问题,并逐一提出总体设计策略(表2)。
在目前的景观风貌规划编制中,虽然也出现了全面覆盖的趋势,但是相对于总体城市设计而言,其思路仍然显得较为灵活。景观风貌规划并非针对总体规划层面的全系统和全要素,而是可以根据城市特定的环境禀赋、发展需求和景观建设行动来针对性地组织内容。
(三)实效性差异
总体城市设计是统领性的技术文件,而景观风貌规划则常常具有面向行动的抓手性特征。总体城市设计在我国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统一的分层次技术框架,在宏观层面主要关注对山水格局与都市形象总体关系的控制,在中观层面偏向于对建筑和空间关系的调控,在微观层面注重对使用者与环境关系的调节。可以看出,总体城市设计在实效上更关注对较长规划期内所有层面关键关系的总体控制,一般不会具体到行动层面。
景观风貌规划会考虑对城市特色梳理或风貌建设行动的诉求,如《黑河市城市风貌规划》采用了一种清晰的问题导向方法,在理性规划框架的基础上,巧妙嵌入了行动规划的内容,针对城市营销提升的诉求,打造了行动化的若干项目库和行动包,很好地满足了规划近期实施的需求(表3)。
二
实施导向下的景观风貌规划方法
基于上文的对比研究,本文初步明确了景观风貌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以及其与总体城市设计的差异:景观风貌规划以特色为导向,以面向实施为目标,是求精而非求全的一种城市空间规划类型,其编制思路更加灵活,由于地域特质的不同可能会采用差别化的技术路线。结合具体的项目实践,笔者认为,无论技术路线如何变化,有四个要点是景观风貌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将其归纳为特色导向下的景观风貌规划“4D”编制方法。
(一)区域比较视角定目标
特色化的目标是对城市风貌管控框架的提炼总结,有助于明确城市空间的特质,便于统一城市在风貌方面的认知。风貌的目标定位除受到城市规模、性质及类型等一般性条件的影响外,更需要根据城市风貌构成要素的内容来确定。我国幅员辽阔,城市风貌差异很大,在归纳已有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景观风貌规划的核心是在区域比较的视角上突出本地的核心特色。
区域比较是建立在地理格局、风土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特征和历史建设等多种维度的比较之上的,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定位应以人的审美感受为落脚点,通过多维度的区域比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视角,明确各层面人群的目标感知,这与总体规划中关注城市发展与性质定位的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以《海宁市城市景观风貌整体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区域比较,项目组发现以观潮和山水闻名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历史名人为核心的文化传承是海宁市给人们留下的两大风貌印象。因此,规划提出了“潮韵硖川,诗意海宁”的整体目标定位,其中前半句彰显了海宁市的观潮特色活动及“两山夹一川”的硖川格局,后半句整体体现了海宁市历史名人云集的人文特色。而在《宁德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项目组从区域层面出发,比较了文化传承、自然格局和产业特色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海丝茶韵、山海港城”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宁德市“海丝文化悠远、茶韵茶道飘香、山海城相融合、三港和谐共生”的城市气质(图1)。
(二)城市演进视角定格局
从发展的角度看,景观风貌规划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于对既有风貌要素和特征的保护;另一方面在于在城市未来拓展过程中,将已有的风貌特征加以延续和强化。对于强调实效性的景观风貌规划来说,后者往往是城市管理者更为关注的方面。如果说目标定位是一种“形而上”的意向,那么格局就是总体层面的物质空间框架。基于城市有机生长的理念,顺应城市自身拓展的思路,总结前人营城过程中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城市景观风貌的总体格局应从城市发展演进的视角进行研判与总结。
《宁德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基于城市演进视角确定总体格局的典型案例。根据《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规划期内宁德市人口增长280%,建设用地增长 230%,城市总体规模增长显著,如何通过对既有空间格局的研究来框定城市未来的总体格局是规划最为关注的问题(图2)。
在回溯宁德市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宁德市起源于西侧大面积山体与东侧大海之间的一块滩涂,在不断自西向东填海拓展的过程中,山与水互嵌的整体格局未曾改变,其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与主要路网格局顺应山水关系形成。在归纳山、水、城关系的基础上,项目组明确提出了宁德市的总体格局为“三脉青山半入城,四水串城汇湖海,三廊五脉立城脊,七片城廓定宁德”(图3)。
(三)文化彰显视角定焦点
如上文所述,景观风貌规划相对于总体城市设计更具有行动性与技术的灵活性。在典型的景观风貌规划成果体系中,目标与格局回答的是总体层面的问题;系统控制主要解决各要素的具体控制与引导措施问题;而根据行动性要求,巧妙地确定一个“焦点”或“主题”,可以帮助各个层面的使用者把握近期建设的核心点。一般来说,以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为行动内核,在文化彰显的视角之上确定主题的焦点,往往会使景观风貌规划“事半功倍”。
例如,哈尔滨市曾根据自身主要文化特征,确定了主要的旅游主题焦点及其项目包:针对南方地区提出“冰雪之都”的文化主题;针对北方地区强调突出“俄罗斯风情”,并提出了具有行动性的项目包。在《宁德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项目组提炼了对宁德市文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两大主流文化,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本地多元信俗文化,提出了以文化为内核的焦点行动 — “海丝之路与民俗之旅”,明确了近期风貌提升的核心空间载体,同时也巧妙地涵盖了诸如老城关这类历史价值高但尚未达到文物保护标准的空间(图4)。
(四)问题导向视角定系统
除了清晰地提出行动的关键抓手,景观风貌的控制与引导还需要明确到具体的要素层面,具体要素对应景观风貌的各大系统。该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成为各个专项规划与景观风貌规划衔接的接口,另一方面也是对总体目标及总体结构的有序延伸。总体城市设计为求系统的完整性,常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来框定全要素系统。而景观风貌规划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因此,从问题角度切入来定系统更容易抓住核心矛盾,便于在近期更有效地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在《宁德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城市快速拓展的背景下保留并强化城市特色。规划的关键是如何回应和传承“三脉青山半入城,四水串城汇湖海,三廊五脉立城脊,七片城廓定宁德”的总体格局,以及如何消除现状对这一格局的影响。因此,项目组通过对现状的详细梳理和比选,最终确定将山体与景观视廊、水体与滨水岸线、绿地与广场空间、道路与景观路径、建筑高度、特色建筑风貌这六大核心系统作为主要控制内容,通过简明扼要的系统通则确定景观风貌的总体格局“不走样”。而在《海宁市城市景观风貌整体城市设计》中,如何在既有的空间范围内通过优化措施,强化城市居民对特色定位的感知,是规划的核心问题。
因此,项目组将“潮韵硖川,诗意海宁”的总体定位分解为“潮”“韵”“硖川”“诗意”等特色系统,每个系统最终通过标志、区域、节点和路径等空间要素来彰显特色(图5)。
三
面向实施语境的成果体系
(一)现有法定规划体系是景观风貌规划实施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种处于探索中的非法定规划形式,景观风貌规划的成果体系比较多元,但尚未稳定。在早期探索阶段,景观风貌规划成果往往比较关注系统的完整性,使用者能比较直观地感知规划的总体目标,但规划成果的实效性不足:一方面,规划成果体系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规划主管部门在设计管理、审批管理的过程中缺少风貌管控的接口,各系统自成体系,难以拆分和组合,无法直观地对应到具体片区或节点。
从最近一段时间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实践看,该类规划的成果开始关注实施性和可用性。其以法定规划体系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展开探索。
在总体规划层面,景观风貌规划可以丰富城市景观风貌的概念认知,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框架。在概念方面,景观风貌规划所提出的风貌定位、非物质文化格局等是对总体规划的深化,可以作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或专题。在物质空间方面,通过简洁的系统控制明确建成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总体关系,以及建成区内部的风貌空间结构,作为总体规划在风貌格局方面的深化研究。
在详细规划层面,景观风貌规划借鉴设计导则的表达方式,以丰富控规的管控内容。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规划成果转译为基于“条线”的要素控制通则(细则),或是基于“区块”的分区(节点)控制图则,将规划成果更明确地落实到空间管控中。
(二)成果体系构成
在明确了将法定规划作为实施载体的前提下,景观风貌规划成果体系的建构重点关注不同层面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关系。因此,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景观风貌规划成果体系的建构展开探讨,以便于对成果体系的把握。
在宏观层面,重点关注城市空间风貌格局和风貌特色提炼两大部分,主要成果包括风貌目标定位、城市发展历程、山水环境和城市建设区形象特色等内容,成果的表达包括文本 ( 说明书 ) 和总图图件两大部分。要素系统的内容常以系统“条线”的方式进行归纳,从景观风貌的角度深化和完善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控制指标 ( 高度布局、密度分区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和分布形态、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区域保护等,成果以通则式管理为主。宏观层面的景观风貌规划成果可以作为总体规划的前提资料或章节内容,同总体规划一起通过各级审批而成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成果。
在中观层面,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内容在分区层面的映射。景观风貌的分区方式目前尚未统一,本文较为推荐与地方分区规划、控规管理单元或行政单元直接对应的方式,这种方式较为直观,便于后续的管理使用。中观层面的景观风貌规划成果与控规层面的管控直接挂钩,因此采用图则的形式对图示进行明确更便于协调,同时也体现了对宏观层面系统图的细化。景观风貌分区方式的选取受到规划编制地区行政或规划管理特征的影响,应注意分区尺度与管控要素的关系。
在微观层面,景观风貌规划成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有很明确的近期行动导向,有些地区注重风貌特色的全面性。笔者认为,微观层面管控对象确立的关键是从人的感知角度出发,以可以体验、可以观看和可以活动的尺度为标准,具体的空间形式包括节点要素、线性要素 ( 道路、滨水、山边等 ) 以及小尺度的特别控制区。特别控制区 ( 或称“特色意图区”) 相较于中观层面的分区,更贴近人活动的尺度,是城市亮点片区。微观层面的景观风貌规划成果应重点明确点、线、面要素与城市总体景观风貌结构及分区结构之间的风貌逻辑关系,进而通过更深入的方式进行图则管控。
到目前为止,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图则最有效的落地方式仍然是与控规图则进行衔接。因此,可以借鉴上海市、深圳市等城市的“控规附加图则”形式,通过“控规图则+风貌附加图则”两张图来约束地块建设,同时对景观风貌图则内容进行提炼,纳入地块出让条件。
(三)成果表达的基本形式
为了保证景观风貌规划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一套简单、清晰及明确的成果体系非常重要。除说明书外,景观风貌规划还应当形成更加简单易读的成果。基于上文提出的成果体系,笔者认为景观风貌规划的成果体系应当由说明书、文本及图则三部分构成。其中,文本主要涵盖目标定位、总体结构及关键要素三部分内容,采用简练的条款化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浓缩核心成果,成为规划管理者日常可以读得懂、便于携带的随身文件。图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针对各个片区,以落地核心项目为导向的引导图则;二是针对核心地区或特别控制区的景观风貌控制性图则。前者可以成为分区规划的前置条件或者特色空间总体纲领,后者则成为重点地区控规编制的重要补充 ( 图 6)。
四
结语
景观风貌规划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其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城市,其景观风貌规划编制的方法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基于目前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尝试归纳各类景观风貌规划中需要回答的共性问题及研究方法;同时,针对景观风貌规划这一非法定规划如何落地实施的问题,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果体系。景观风貌规划在我国的实践仍在继续,其将成为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尤其是法定规划体系的重要补充,对其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有助于此类规划更好的发展。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10期
《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5】基于精细化思维的城市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途径
【规划师论坛6】精细化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更新: 伦敦案例及其镜鉴
【世界城市日专栏1】共享活力环: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内向型空间活化路径
【世界城市日专栏2】基于边界管控的城乡边缘区空间发展策略探索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